中科院日前发布《2015全球Top20集装箱港口预测报告》。报告显示,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继续领先全球港口。2015年全球前20大集装箱港口将有10个来自中国,前10名里中国占7席。同时,中科院还发布了《2015中国Top20机场客运预测报告》。报告显示,2015年中国旅客吞吐量前20大机场格局总体与2014年基本保持一致。作为北方机场群中唯一入榜的机场,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排名仍位居中国首位。
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
增速继续领先全球
6月18日,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。在新闻发布会上,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汪寿阳对《中国联合商报》等媒体表示,2015年全球经济形势将有所好转,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更为稳健,同时下行风险依然存在;新兴经济体增速仍相对较快,但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等若干新挑战。由于美英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力回升和新兴国家市场稳步增长,世界贸易将会出现适度的好转,预计2015年全球贸易增速将达到3.5%。
分析认为,2015年全球集装箱运输需求将保持继续增长态势。但受各国财政、货币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,增长的速度仍然有限。21世纪“海上丝绸之路”规划制定将直接提升港口、航运基础设施的投资热度。随着一大批新船的交付使用,集装箱市场运力将呈增长趋势,不过运力过剩问题将有所缓和。总的来看,2015年集装箱运输市场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。
报告综合分析了全球经济和贸易形势、全球航运业发展状况以及全球前20大集装箱港口的发展特征和趋势,对2015年全球Top2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及其排名进行了预测和分析。
从整体上看,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继续领先全球港口。2015年,全球前20大集装箱港口将有10个来自中国,前10名里中国占7席。其中,上海港全年将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60-3690万标准箱,同比增长为4.1%-5.0%,仍将是全球集装箱港口第一大港。
在全球Top20集装箱港口中,中国各港口2015年大部分实现增长。其中,环渤海地区,青岛港、天津港和大连港集装箱运输需求增长稳中放缓;长三角地区,上海港和宁波—舟山港集装箱运输需求增长相对较快;珠江三角洲地区,深圳港和广州港低速增长,香港港负增长。按区域分析,2015年,亚洲地区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仍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,而多数欧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。
从排名来看,预计2015年全球前20大集装箱港口格局总体与2014年基本保持一致,部分港口排名发生变化。具体如下:上海港、新加坡港、深圳港将位列前3位;宁波—舟山港将超过香港港,位列全球第4位,香港港退居第5位;汉堡港将超过大连港,位列全球第14位,大连港退居第15位。
谢刚表示,基于以上预测结果,本报告建议:第一,引导港口企业参与“一带一路”构想实施,地方政府应避免直接过度干涉港口的具体经营;第二,给予港口投资与政策方面支持,推动港口积极探索更加适宜的管理模式;第三,积极拓展腹地城市的港口延伸产业,如服务业、制造业和金融业等,整合资源并形成产业集聚;第四,加快交通运输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,如疏通内河航道保障江海联运、完善海铁联运系统等;第五,加强港口建设的统筹规划和港口间的合作,避免重复建设、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。
中国航运市场总运量
保持良好增长态势
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,谢刚还代表中科院预测中心发布了《2015年中国Top20机场客运预测报告》。报告综合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、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状况以及中国前20大客运机场的发展特征和趋势,将中国客运机场分为北方机场群、华东机场群、中南机场群、西南机场群和西北机场群等五大机场群,并对2015年中国Top20机场旅客吞吐量及其排名进行了预测和分析。
从排名来看,预计2015年中国旅客吞吐量前20大机场格局总体与2014年基本保持一致,部分机场排名发生变化,具体如下:北京首都国际机场、香港国际机场将位列中国前2位,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将超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,位列中国第3位,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将退居第4位;成都双流国际机场、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将超过上海虹桥国际机场,以上3个机场分别位列中国第5、6、7位;南京禄口国际机场、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将超过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,以上3个机场分别位列中国第17、18、19位。
值得一提的是,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全国Top20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中仍位居首位,也是北方机场群中唯一入榜的机场。2015年,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将实现8850-8920万人次,同比增长为2.8%-3.6%。
基于以上预测结果,本报告建议:第一,民航局应结合各区域运力,整合机场资源,加强京津冀、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区域机场功能互补,实现都市密集地区机场航空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;第二,着眼区域经济特点,将各机场的功能定位、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,科学规划安排航线网络;第三,在交通枢纽城市构建空铁联运的一体化网络,打造立体交通枢纽;第四,推广国内部分机场的服务质量评价工作至全国,带动全国机场服务水平整体提升;第五,加大机场安全投入,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,提高航空安全水平。
本文转载自:
|